易經的內容以「卦」組成,共有六十四卦。
每一卦由六層組成,每一層稱為「爻」。
每一爻以一條長的橫線「—」代表陽,
稱為「陽爻」或以兩條斷開的橫線「–」代表陰,稱為「陰爻」。
從最底層數起,總共有六爻,而六爻以不同的陰、陽配搭,
形成六十四種不同的組合。

六爻可以分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,
而每一部分的三個「爻」以不同的陰、陽配搭,
形成多種不同的組合,稱為卦。
六爻由下而上解最下為:《初、二、三、四、五及上》,
由三爻所生的卦「由上而下」為之(上卦)或「外卦」、
在下方為之「下卦」或「內卦」。

每一卦代表一種狀態或過程。

亦有一個說法為伏羲氏所創先劃出三畫的爻出來再推出(乾)、
(坤)、(震)、(離)、(巽)、(坎)、(艮)、(兌)的卦。

後人以「無極生太極、太極生兩儀、兩儀生四象、
四象生八卦、八卦生六十四卦」來解釋的卦的構成。
太極(☯)代表一,傳統的太極圖代表了陰陽互補;
一分為二,分開了陰和陽,即是兩儀;二分為四,即是四象:
太陽、少陽、少陰、太陰;四分為八,即是八卦;
兩個八卦相疊,即成八八六十四卦。
但亦有學者指出歷史資料顯示,占筮的卦象,
最早出現時便已經是六十四卦,反而八卦是後人的詮釋。

下面的圖表列舉了八卦和六十四卦,並依據現代的二進制,
從最底的爻算起,以1代表陽,0代表陰。

六爻是從最底向上數的,最底下稱為「初」,接著是「二、三、四、五」,最頂稱為「上」。

另外,最頂兩爻代表「天」、中間兩爻代表「人」、最底兩爻代表「地」,也就是所謂的天地人三位一體。

主條目:周易卦序數

卦序根據河圖洛書和先後天八卦推衍而得,分上下兩經。

體現了「天圓地方」、「天動地靜」的思想。

Unicode

八卦符號收錄於Unicode 1.1,其以外之符號則被Unicode 4.0收錄。

該等符號被收錄於以下兩Unicode Block內:

Miscellaneous Symbols (U+2600–U+26FF):

兩儀:U+268A (⚊) and U+268B (⚋)

四象:U+268C–U+268F (⚌ ⚍ ⚎ ⚏)

八卦:U+2630–U+2637 (☰ ☱ ☲ ☳ ☴ ☵ ☶ ☷)

易經六爻符號 (U+4DC0–U+4DFF):

六十四卦:U+4DC0–U+4DFF